My Random Musings

Powered by Stuff-a-Blog

星期日, 12月 16, 2007

用手機5年 罹腮腺腫瘤率增50%

《美國流行病學期刊》:常用手機增腮腺癌風險 2007 十二月

《美國流行病學期刊》昨天刊登以色列一項研究,指經常使用手機會提高長腮腺瘤的風險。

該研究發現每月用手機通話超過22小時,長腮腺瘤的風險會提高近一半;在郊區用手機、長時間用同一只耳聽手機及不用免提裝置等,會令身體受到強勁電波照射,更進一步提高風險。

研究指,20012003年間,以色列有46018歲以上人士因此長腮腺瘤,402宗為良性;58宗為惡性,即腮腺癌。


用手機5 罹腮腺腫瘤率增50% 中國時報 2007.12.16

使用手機對人體會不會造成影響,一直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以色列一項新研究發現,經常使用手機達五年的人發生口腔腫瘤的機率,比從未使用手機的人高出約50%。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這項研究由以色列「希博醫學中心」的癌症專家塞迪慈基主持,研究人員在2001年至2003年間追蹤402 起罹患良性腮腺腫瘤及58起惡性腮腺腫瘤的病例,並與樣本達1266人的對照組進行比較,結果發現越常使用的人發生腮腺腫瘤機率越高。

 腮腺(parotid gland)是人體最大的唾液腺,位在嘴巴後面,距離耳朵不遠。上述研究並且發現,如果習慣以左耳(或右耳)使用手機,腮腺腫瘤往往也發生在同一側。研究 結論指出,每月使用手機時間超過22小時,期間長達五年,罹患腮腺腫瘤的機率增加50%。

 這項研究係由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委託進行,其研究結果已經發表於《美國流行病學期刊》。過去此類研究大部分都未發現手機足以造成重大健康風險的證據,但有極少數發現使用手機可能與頭部或耳朵的癌症有關。

 《美國流行病學期刊》一年前登過一篇類似的研究報告,研究對象係瑞典和丹麥口腔癌患者,結論是使用手機不會增加致癌風險。但有科學家主張手機使用者應小心。由英國政府贊助的六年期研究在九月份指出,不能排除使用手機增加致癌風險。


手機發明者之一施敏的良心告白:少用手機

Simon M. Sze
  1. 出生年月日 1936年3月21日
  2. 當選院士屆數 第20屆
  3. 學歷
    • 國立台灣大學電機系學士(1957)
    • 美國華盛頓大學電機系碩士(1960)
    • 美國史坦福大學電機系博士(1963)
  4. 經歷
    • 美國貝爾實驗室研究(1963-1989)
    • 國立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1990 - )
    • 國立交通大學電子與資訊研究中心主任(1990-1996)
    • 國科會國家毫微米元件實驗室主任(1998 - )
  5. 專長 :半導體元件物理、積體電路製程技術
  6. 曾獲得之學術榮譽
    • 中山學術獎(1969)
    • IEEE J. J. Ebers獎(1993)
    • 中央研究院院士(1994)
    •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1995)
    • 行政院傑出科技榮譽獎(1997)
    • 教育部國家講座(1998-2001)
    • 中華民國斐陶斐傑出成就獎(1998)
    • 教育部國家講座(2001-2003)
  7. 現職 國立交通大學「聯華電子講座」教授兼「國家奈米元件實驗室」主任


手機發明者之一施敏的良心告白

美國國家工程研究院最近公佈新院士名單,共有三位華裔學者入選,本刊上期僅提及吳京院士及陳惠發教授,尚有一位獲此殊榮者為本院新科院士、著名之電子工程 專家施敏。施院士為台大電機工程學士、美國史丹佛大學博士,現任交通大學教授。他對現代微電子科技(Microelectronics)的發展有重大貢獻,是半導體元件物理及製程技術的權威。他在經濟部電子工業小組委員任內,協助成立工研院電子所,對開拓我國電子工業有前瞻性的建樹。

施敏,是非常厲害的人物,之前在貝爾實驗室研究,幾年前才回到國內,是大哥大四個發明人之一,寫過一本半導體元件物理,發行量大概已有一兩百萬本,被論文引用的次數約兩萬多次(據說是世界第一),這樣說只是想傳達一位學術界上很有地位的學者的看法而已。

施敏先生在一場Evolution of 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Seminar時再三的強調關於手機的危險性,他引用美國目前研究的數據:
人類如處在2mG(毫高斯),就會有不好的影響,並當場示範,只使用可在10~200Hz(赫茲)範圍內的儀器,量的結果是:

手機超過了儀器的上限 1000mG,而手機所用的微波範圍在2000~20000Hz 或更高。

他在國家實驗室所量的結果可以到達1~2 mG(毫高斯),這是通話中所量測的,更別提是在接通中了。本實驗所用的手機是motorola的,其他的品牌也不會好到哪去。

他舉一個在日本的朋友為例,他每天跟女友用手機聊天超過8小時,結果辦了第三天就掛了。

施敏教授又做了一個例子,就是用耳機來講手機,在耳機旁所測的電磁波約是 10 mG(因為電磁波是成指數的衰減),所以他做了強力的建議:

就是千萬不要用手機來談情說愛,有急事才使用。最好不要超過一分鐘,而且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用耳機,不用簡直是一種慢性的自殺!

手機發明者之一的良心告白:

1. 使用手機五年可能會致癌

2. 手機掛在左腰比在右腰好

3. 最好不要掛在身上,最好放在背包

4. 手機越迷你, 輻射越強.

5. 最好用耳機聽


小心使用手機,請好好閱讀,這是忠告。

因為手機在接收訊號和發射訊號時,是利用高頻率的波來傳遞的,所以你可以把它想像成就是光,只是頻率不一樣而已。而人體由原子所構成,每個原子都有能階,如果剛好能接收這樣的入射波的話就會吸收能量,這和微波爐的原理是一樣的所以還是得小心一點喔...

剛剛我在電視上TVBS新聞中,有一則關於手机的新聞,被訪問者是一個研究員,他說他有一個朋友在大陸經商,用了五年的手機,最近竟然在耳朵到臉頰的部分出現了癌細胞,分佈的形狀就是一個手機的形狀,動手術還把肉「挖掉」,你還敢用? 那位研究員還說,用一分鐘的手机,靠近耳朵的腦細胞溫度會上升1.5度, 細胞雖然不會死,但是細胞中的基因卻會壞死。除了這些之外,手機用多還會有失憶、提早老年痴呆的症狀,所以,除非必要,還是少用手機,多用公用電話吧!!

有手機的人越來越多,參考一下吧!!轉載自民生報醫藥保健版

方基存曾和幾位醫師為行動電話該掛在左腰、右腰有過深入討論,最後一致結論是:左腰是較佳的選擇。因為,左側的器官較少,即使腎臟也位於後腹腔,被耐受性較強的腸子遮蔽,影響有限;反觀右腰除腎臟外,還有對電磁波耐受性不強的肝臟,危險性較大。

以下的結果是我與朋友從廠商得到的相關訊息,及實驗的結果:

手機收訊越強代表來源電磁載波越強,尤其是強調在電梯,地下室,隧道都可收到訊號的手機及門號公司,這些門號公司或手機廠商為了滿足收訊無死角會相互配合 :加強手機上晶片的功能與基地臺的加建,但是這只是讓通訊電磁波可以涵蓋更廣的範圍與可收到訊息,但真正要達到收訊清楚,就要加強電磁載波與幅射訊號。

手機越小越需要更強的電磁波訊號,才能訊號完全,所以當妳聽到有人手機很迷你,功能很強,收訊很好時,不要羨慕,當妳聽到有人可以在電梯地下道,隧道收到手 機訊號,不要羨慕,這所透露出一個訊息是:他的手機電磁波訊號是妳的好幾倍!想想看,電磁波要透電梯殼,地下道等鋼筋水泥障礙物再到妳的手機上,需要多強 的訊號,這等於是妳站在微波爐前沒有將門板關上,直接啟動微波爐一樣。


雷達波輻射防護片

雷達波輻射防護片TM 是一個利用先進的雷達波吸收和隱形技術而開發出來的獨特裝置。該技術曾經為美國國防部專用,現已用於專利產品雷達波輻射防護片,由此創造出一種技術先進的電話輻射防護裝置,能吸收無線電話的耳機部位所釋放出的輻射,結果使微波輻射減少的程度高達98%


雷達波輻射防護片TM利用其特殊的材料保護手機使用者,使其免受無線電話耳機部位所發出的電磁波輻射的影響。

雷達波輻射防護片的功效:

最高可降低98%由耳機部位所釋放的無線電頻率和微波輻射

利用美國國防部先進的軍事雷達波吸收和隱形科技

使用方便,無需任何電源

不會干擾電話的正常使用和性能

比你的手機或無線電話更持久耐用

能抵抗各種不利的環境狀況

 有十年的壽命

牛奶、謊言、與內幕

牛奶謊言與內幕
【作者簡介】蒂埃里.蘇卡(Thierry Souccar)

法國知名科學線記者,《新觀察家》(Le Nouvel Observateur)周刊「健康新知」專欄主編,長期為《科學與未來》( Sciences et Avenir)月刊撰述與健康和營養議題相關的論文,也是「美國營養學院」的會員之一。

各界名醫 .鄭重推薦
自然醫學博士王宥驊醫師
癌症權威、暢銷書作家 姜淑惠醫師
自然醫學研究會長 江晃榮博士
腦科權威、抗癌名醫 許達夫醫師
風車女性健康管理機構董事 莊靜芬醫師
全球華人防癌長鏈倡導人 梅襄陽醫師

牛奶,真的能讓你喝出一身病
沒錯,牛奶能讓你在三十歲達到骨密度的高峰,代價卻是中老年以後骨質多孔的風險!喝牛奶就像替細胞安裝了加速器, 它讓你長得高又壯,卻同時加速腫瘤的生長!是誰綁架了你的健康,你還能裝作不知道嗎?    

這本大爆食品工業內幕的書將會使你大開眼界!作者鎖定農產食品市場區塊最大種類──乳製品,大膽挑戰揭露這個龐大產業試圖隱瞞的內幕。  

這本書包含科學證據和國際級的好資料,很難找到漏洞來攻擊作者的論點。在書中將能了解到,由於過量攝取牛奶中生長因子所產生的全部壞處,甚至會看到過量攝取乳製品可能會讓骨質疏鬆症的病情更嚴重。作者以研究作為支持,披露乳品工業和營養學論述是如何運用一些錯誤的觀念誘導大眾購買越來越多的牛奶。然而,究竟牛奶的營養價值到底為何?是否真的喝越多越好?這本書也將從正反兩方的研究數據,告訴大家真相。   

作者意圖不在於告訴大家不要喝牛奶,而是希望能讓大家知道牛奶工業的行銷手段,這個強大的牛奶遊說團如何說服官方,創造普遍認為牛奶是營養飲料的迷思。在知道牛奶真相之後,你可以因它的美味選擇喝它,但絕不要因為是被規定。況且,過量攝取牛奶反而可能提高罹患心血管、糖尿病、前列腺癌的機率。這些引發各種疾病的事實,對於必須愛惜身體健康的我們,也是不得不注意的。

我們都中了牛奶信念的毒
亨利.日瓦(Henri Joyeux)──蒙貝利耶醫學院外科-腫瘤醫學

  這本書對大眾健康只有益處!即使作者在開場白時表明這是一本違法書。他是走在時代的前端,這本書包含了科學證據和國際級的好資料,很難找到漏洞來攻擊作者的論點。所以,把書從頭到尾看完吧。昔日牛奶愛用者的作者,在獲得大量的科學知識後,就完全明瞭了。

  衷心期望「歐盟食品安全管理局」(AESA)終將朝著保護消費者而非企業家的方向提出建議。但大量的乳品工業也牽連進來時,我們知道要做到這一點可能比登天還難。

  我們都中了牛奶信念的毒——這裡指的是所有的乳製品。國際性的牛奶遊說團企圖讓所有文明人類有一致的飲食習慣,而在這場全球化效應中,他們極盡所能用一些不實或扭曲的論點,想要創造一個牛奶的民族及龐大的牛奶信仰,例如他們常說:「這是能讓你擁有細緻膚質的優格,另一種讓你苗條……

  醫界也中了鈣質的毒。有人使他們相信缺少牛奶製品,幾乎不可能維持生命。所有藉著電視、教師、記者,和每天一杯牛奶、一片乳酪和兩罐優格的乳糖教授的集體促銷手法,都是一種欺騙。這個由廣告業創造出來的「科學家」(乳糖教授)說明牛奶不是給小牛,而是給人類喝的!幸好還沒把母奶保留給小牛喝。

  乳糖教授忽略了母奶內含有七種生長因子,可以讓嬰兒的體重在第一年增加五公斤,但至於發展中樞(腦)和周邊(脊髓)神經,在一年中要長好這些組織,真是太天真了。真是胡扯。

  小牛一歲時的體重比起出生時增加了一百五十公斤,因為牛奶中含有三種成長因子:IGF 、TGF和 EGF,可以幫助發展小牛的皮膚、骨骼和肌肉,但是牠的腦子還是跟他出生時一樣呆。

  這本好書應該會非常暢銷,在書中你們會了解到,由於過量攝取牛奶中生長因子所產生的全部壞處:從過重到肥胖症,罹患糖尿病的風險、乳癌和前列腺癌罹患率增高、過敏反應、耳鼻喉堵塞、消化性問題,罹患影響神經系統、皮膚、小腸或結腸還有關節的自體免疫疾病風險。你們甚至會看到過量攝取乳製品可能會讓骨質疏鬆症的病情更嚴重。

  牛奶內還有雌激素和黃體酮,這是因為擠奶時正值母牛的懷孕期,是血液和牛奶中賀爾蒙分泌量最高的時候。再加上避孕藥或是治療更年期症狀賀爾蒙療法(法國稱為THS ),於是賀爾蒙的量威脅著乳房健康。而生長因子導致罹患前列腺癌的男性數量也增加了。在我們的癌症診斷可以看到夫妻雙雙罹癌的例子,太太得到乳癌,先生則是在幾年後得到前列腺癌。

  至今沒有證據支持動物的奶是最好的鈣質來源。人體器官從動物奶類的鈣質吸收率最高為30%到35%,大量攝取新鮮蔬菜或以小火蒸熟的蔬菜可以吸收到的植物性鈣質來源則有兩倍多,達到 70%新鮮沙丁魚、杏仁、新鮮香芹、綠橄欖、蝦、核桃和榛果、蒲公英、水田芥、無花果乾、蛋黃等,這些都是最有機的鈣質來源。我們完全可以在不食用過量乳製品的同時吸收到鈣質。

  當然,也別忘了我們的洛克福乳酪(有機產品含有較高量的鈣質)和有機羊奶小乳酪,它們平均含有兩倍多的重要脂肪酸omega-3,是神經系統功能運作不可或缺的營養素。

  最後,我們知道多虧了太陽的作用,皮膚製造的維生素D大量參與鈣質吸收和骨化作用的過程。法國南部一點都不缺維生素D !
從今天起,我們可以確定沒有重要的科學證據證明為了身體健康我們必須每天攝取三到四份乳製品。所有在公共衛生上經歷的調查也指出相反的結論。不需要再等到新的數據出來,否則就太晚了。回到每天最多一或二份乳製品吧。

  有什麼比傳達公共衛生訊息這件事更困難的?即使在最初證據就已經非常清楚,相關衛生當局還是要花將近五十年的時間才下令禁止在公共場所吸煙。而提倡母奶哺乳,這個不需要錢,又能保證嬰兒和母親的健康的方法,很明顯地違背牛奶遊說團的主張。此外這本書提到的歷史部分也非常引人入勝。

送一本給你的醫生,他會把你照顧得更好!



不可不知的真相
姜淑惠
  約莫十五年前(1992年),我曾發表一篇有關「重建對牛奶攝取之正確認識」,深獲海內外朋友之所好,爾後相繼張貼散播於各網站,引發對牛奶的若干爭議與討論,實為始作俑者。日前突接獲商周出版寄來法國蘇卡先生的新作《牛奶,謊言與內幕》,並且問序於後學。在先睹為快之下,騎乘於他快人快語,書劍江湖之俠義,言為心聲,感佩非常,似也激盪起年少時赤子之懷,欣然應允這個邀稿。雖然已相隔十五年,實在難掩「德不孤,必有鄰」的知遇與欣慰。雖彼此不相識,卻共願以還給牛奶應有的清白與揭示牛奶真相為職志,實屬刻不容緩。蘇卡先生身為專業於科學、營養與健康領域的記者,記者的使命是真相的追尋之旅,他的確竭心盡力地實踐這個角色所應承擔的使命,委實履行真理探索的科學性,真相洞悉的超然性。誠然是一位凡中出奇的記實者,是一介眾醉獨醒的卓絕者。這是觀其文後,我的一點小小感受。

  本書涵蓋三個內容:牛奶研究真相、乳品工業行銷內幕、牛乳與疾病間應當釐清的關係

  有關內幕之揭露,實屬黑箱作業,亦是黑箱外揣測,前者終究逃不出名利二端,為虛名薰心,受厚利誘惑,假科研之外飾,從事不客觀的研究,以扭曲或未造成不實之推論,欺誑普羅大眾,遺害深遠……。對於這部分內容,我客觀以待,不下斷語,留給時間去考驗與真理來檢測。因為天理昭昭,明察秋毫。

  其他有關牛奶的真相研究,則值得大大推薦。其理由不外有四點,謂深、廣、圓、細。我不斷從饒富興致的文字間,觀察到作者靈活使用這四種檢索法來進行資料的收集、歸納、剖析與思辯。時而帶我們上泰山以小天下,用天文望遠鏡來觀歷史潰變下的奶類文明,示之以「廣」。時而蒐集精準周詳的文獻如道行高遠的坎貝爾教授,以畢生深厚的學養,通達透徹的提出牛奶無法防止骨質疏鬆等顛仆不破之論點,示之以「深」且「圓」。析之以「細」者,如一般人對骨質密度的迷失,以為骨質密度低下者,必然有骨質疏鬆。揭示人體微細調節的奧妙,破除僅以數據高低來論斷的粗糙觀察,進而開拓了觀察真相的微調動態平衡觀。又耗費大量篇幅,清楚指出牛奶中的蛋白質會增加致癌率,會誘發腫瘤生長,會增加新血管的文明病,無不做了深刻且深度的闡釋與舉證。咀嚼消化之間,品味到作者的用心良苦。

  我在臨床看病時,常會遇到疑難雜症,曾有一位二十八歲罹患I期乳癌的小姐,做了切除手術,恐會復發故兼又施行化療。其間有熱心的醫師及營養師不斷叮嚀,應多攝取蛋白質,以免體力衰弱而感染。她遵循醫囑,每天喝 2000 c.c.鮮奶當做茶水、吃兩客牛排、兩顆蛋,體重不減反增,氣色極佳,成為病患中的模範生。不料在化療進行三個月時,發現骨頭有多處轉移且已進入末期。她疑惑不解,何以會如此。

  另有一位三十二歲電腦工程師,罹患鼻咽癌II期,接受放療與化療,因為副作用而無法進食,為了維持生命,院方建議補充罐裝高蛋白營養奶,每日服用八瓶,一共用了八個月,不幸地他的腫瘤快速轉移到肺臟及骨頭。他也大惑不解地諮詢於我:「難道這樣攝取牛奶也錯了嗎?」更何況這也是醫師及營養師大力推薦的。欲知真相,請參閱本書

  一個觀念如嵌入腦中的DNA,可以產生質變與量變,所以一句話的代價是極為可觀的。牛奶的功臣過,如今橫掃一個世紀以上,它可以顛倒是非,愚弄蒼生,亦可以還原真相,藉由適時、適量地攝取而福利大眾,嘉惠生態。您心中有譜了嗎?

(本文作者姜淑惠為「無著健康之道中心」創辦人)
關於姜淑惠
1956年出生,中國醫藥學院中醫系、醫學研究所碩士班畢業。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細胞免疫學,及預防醫學研究所中藥免疫功能研究。
她是腎臟專科醫師,廣泛涉獵歐洲、印度及西藏醫學,學識背景扎實豐富,同時,擁有中、西醫執照。
從小十分景仰史懷哲。9歲時母親罹患癌症病逝,深深影響她日後行醫時與病患感同身受的態度。
苦口婆心的她,不斷宣導正確的健康觀念。認為疾病與飲食、生活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尤其飲食是一輩子的事,每個人都應該好好認識周遭的食物,重視「吃的效率」。她主張從素食、生食到斷食的飲食改革。
目前在台中設有對外服務窗口,為「無著健康之道」,做為健康諮詢、推廣簡樸生活、有機蔬果、環保大地的標地。經常往返美國、紐澳、東南亞、南非等地舉辦大型的健康講座。是尊重生命,以人為本,非常具環保概念的醫生。
著作:
《這樣生活最健康》
《這樣吃最健康》
《這樣料理最健康》
《這樣養育孩子最健康》
《善待癌症最健康》/圓神出版


食物的一利與一害
文 / 莊靜芬(本文作者為「甲子兒科」院長)
如果拋開人工添加物等非天然的食物元素不談,每一種食物都有它利於人體與害於人體之處,就像我常談的一個概念,「食物有一利必有一害」,換句話說,沒有一種食物是全然有利於所有人,而決定其中的利或害的因素,或許是食物的成分,也或許是食用者的體質、體型、用量等因素,更多時候則是二者互相作用的結果。
就拿菇類食物為例,近年來養生菇的相關餐飲十分盛行,以營養層面來說,菇類食物幾乎不含卡路里,含有許多重要的營養素及多量纖維,可減少膽固醇,降低血壓,同時也因為含有多種的多醣類,能提高體內的免疫機能,增加對疾病的抵抗力,可以說是相當符合現代人健康觀的食材。不過,菇類食物,特別是烹調中經常使用的香菇,乃屬於高普林的食品,如果患有痛風的人是不適合食用,從這個角度,眾所推崇的菇類食物,對高尿酸族群就不見得是有利健康的食物了。(依據布魯西的資訊:對於此處高普林食品的補充闡述痛風的原因在於暴飲暴食而不在於攝取過多的高普林食品)
另一個影響食物為利或害的重要因素,跟個人的體型有關,因為不瞭解自己體型而誤食所造成的健康問題常被忽略,由於沒有像「吃香菇會讓痛風加劇」這樣明顯的關聯產生,自然無法察覺原因就在於自己吃了不該吃的食物。例如下腹突出體型的人並不適合吃酸涼的食物,如果剛好嗜吃竹筍、柑橘、檸檬等類食物,身體所反應的結果可能是四肢冰冷,晚上無法入眠或是工作時覺得力不從心,因為沒有特定的症狀產生,也就不容易發現。從這來看,食物本身沒有對錯,所謂的一利一害也只是吃對和吃錯的差別。
還有一個在現代養生風潮下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攝取量方面的問題,食物沒有錯,但是如果只因為某種研究發現,或是新的健康觀點,甚至只是口耳相傳的小道消息,便全然迷信某種食物,造成飲食上的偏食,那反而對人體是一種百害而無一利的負擔了。
以黃豆為例,被名為「田裡的肉」,其豐富的蛋白質是無庸置疑的,近年來更因為研究出黃豆富含大豆異黃酮,而被譽為可以抗癌及女性更年期的聖品,但是「澳洲新南威爾斯的防癌協會」一項關於黃豆的研究調查卻指出,大豆異黃酮會模仿人體內荷爾蒙的活動,對治癌藥物造成干擾,同時也會模仿男性的雄激素,增加前列腺癌症患者死亡的風險。對於這項研究當然還有不少爭議,不過同樣是黃豆,卻有此天地之別的結果,其利或害的差別在哪裡?答案就在於使用量的問題。也就是說,在日常生活中食用豆類製品,像豆腐、豆漿等是有益於人體,但若是大量的服用粹取錠或膠囊類的健康食品,那就可能會造成人體的負擔甚至有害了。
當一種有利健康報導成分經過傳媒放大後,不少人會因此增加攝取的機率和攝取量,同時健康食品的製造商也會開始推出某特別成分的粹取物,於是開始蔚為風潮,對人體的害處也可能從此開始。
本書《牛奶,謊言與內幕》乍看之下就像是為最近反乳類食品的風潮立論,細讀之後發現,作者出書的目的,是對於政府當局主張每人每天攝取三到四份乳製品的政策提出反思,目的只是希望大眾能合理的攝取乳製品(每人每天一份),當中引用大量的各種研究報告,包括牛奶與骨質疏鬆症之間的迷思、牛奶與各種病症包括癌症之間的關係等,可說是引經據典,相當具有閱讀性。

 

是時候打破牛奶神話了!

文/王宥驊 (本文作者為自然醫學博士)

長期以來牛奶廠商結合了西方醫學以及媒體,創造出了牛奶神話。他們找來了明星和名人來代言,每個人的唇上都長了白亮亮的牛奶鬍子。彷彿是害怕世人不知道牛奶是萬靈丹,提醒大家喝了可以治百病。
姑且不談牛奶商人荷包滿滿,明星名人各個因為高額的代言費笑不攏嘴;西方醫學人士也因為病人喝了牛奶而使的身體更加糟糕,看診開藥更是使他們的收入暴增。然而背後的真相到底有誰知道了呢?大眾的病苦又有誰真正去了解問題的根源了呢?
牛奶是給牛喝的。這在自然醫學內已經是國民生活需知般穩固,如鋼鐵般堅硬的法則。簡單的來說,牛奶裡面的蛋白質跟養分都是專門為了使小牛成長而設計,跟人類一點關係都沒有。也因此人體的免疫系統會對這些不適合人體的蛋白質產生過敏的現象,例如:鼻塞、腹瀉、紅疹、等等。
牛奶裡面也含有大量的細菌病毒、荷爾蒙、抗生素、感染源、還有化學藥劑等等。喝多了牛奶容易提高婦科問題發生的機率,也會增加身體毒素的累積。
牛奶因為是產酸性的食物,也因此身體為了中和由蛋白質所產生的酸性,必須損耗身體裡面的鈣質,最後導致骨質疏鬆的問題。過多的乳製品攝取會讓身體變成酸性,而酸性體質是形成所有疾病和問題的基礎,更會造成身體排毒的問題。比較輕微的會有過敏的症狀,比較嚴重的,則是會有心臟冠狀動脈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傳染疾病,糖尿病,還有腫瘤的形成。

東方人因為體質的不同,有乳糖不耐症的比例跟白種人高出很多,約有百分之九十的人有這樣的問題。(人類斷奶後沒有辦法分解乳糖更是一個人體不需要攝取奶類的鐵證!)基本上有乳糖不耐症的人一喝牛奶就會過敏而且腹瀉,即使牛奶裡面有再豐富的鈣質也都付諸流水了,又怎麼會補充到身子裡呢?
如果喝牛奶可以補充到鈣質的話,試問為什麼美國、英國、瑞典、芬蘭這些在全世界消耗牛奶最多的國家,卻又同時是骨質疏鬆症最嚴重的國家呢?

人體裡面鈣質吸收的過程是很複雜的,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有力的證據指出喝牛奶可以真正的補充到鈣質。其實真正要補充到鈣質還有很多種方法:像是多吃蔬菜水果,尤其是深綠色葉子的蔬菜、魚類、豆類,適當的運動也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的問題。
這世界上已經有太多關於牛奶的謊言了,然而事實的真相卻一直被那些既得利益者想盡了辦法來瞞天過海,為的只是讓自己的銀行存款尾數多加幾個零。更可悲的是號稱為人民健康把關的西醫們也從來沒有真正的去思考過關於牛奶的來龍去脈,只是盲目地崇拜著先人錯誤的結果。
今天很高興有記者蒂埃里.蘇卡先生把血淋淋的真相寫了出來,也感謝商周出版社把這麼一本珍貴的書翻譯成中文,讓全世界的華人有機會能接觸到正確的知識。當大多數的西醫都是盲目的時候,從一個客觀角度的身分,經過詳細追根究柢精神所寫出來的書,這本警鐘想必會在保守的醫學界投下一顆震撼彈。或許下次去看醫生時,可以送一本《牛奶,謊言與內幕》給他╱她。更可以大聲的對牛奶鬍子說不!

如果看完了書,您還是不相信乳製品對人體不好的話,不妨試試看自然醫學的七日牛奶排毒法。
方法很簡單:只要在短短的七天內,完全不要攝取到牛奶跟乳製品即可(包含起士、冰淇淋、巧克力、優酪乳……等等)。只要這麼做,大約四公升的黏膜就會從您的腎臟、脾臟、胰臟、還有其他的部位排出。您會發現,身體內部好比做了一場大掃除!大部分的人,只要進行七天牛奶排毒計畫,都可以很快的發現到明顯的不同,無論是身體或是心理的狀態。像是:睡的比較安穩、比較有精神、情緒比較穩定、性慾變強等等。
想想看,挑戰一下自己,只要七天就可以讓自己煥然一新!何樂而不為?您可以仔細的記錄好與不好的過程與變化以做比較。如果您懷疑七天後所感受到的改變,或是認為這只是個巧合。只要您夠勇敢的話,大可以在七天牛奶排毒計畫後開始攝取奶類製品。開個 party,點些pizza,享受一下冰淇淋.。在十五個小時內,保證之前身體比較不舒服的狀況都會回來!

所以牛奶到底可不可以喝?請您在七天後告訴我!

星期二, 11月 27, 2007

碧蘿芷Pycnogenol® #1:關於碧蘿芷Pycnogenol®


關於碧蘿芷Pycnogenol®

碧蘿芷是從生長在法國西南部岸朗德省加斯科尼地區特有的海岸松樹皮提取的天然植物萃取物。這片未受破壞的天然森林環境是碧蘿芷的唯一來源。碧蘿芷以天然的一定比例結合花青前素、生物類黃酮與有機酸等成分。

三十五年來,已有逾190篇科學文章與臨床實驗證實碧蘿芷安全、無毒、具保健功效。目前,碧蘿芷是天然產品中最常被研究的成份之一。各種文獻已證明碧蘿芷有助提升:

  • 調節生理機能
  • 維持健康
  • 促進新陳代謝
  • 調整體質

若想多了解松樹皮萃取物對人體健康的益處,請瀏覽www.pycnogenol.com.twwww.pycnogenol.net網站。碧蘿芷(Pycnogenol)是賀發研究公司(Horphag Research Limited)之註冊商標,並受美國專利核准字號#5720956 #6372266以及其他未決申請及國際專利的保護。

法國松樹皮-碧蘿芷由法國西南沿海地區的濱海松樹中提鍊。富含高度生物活性的水溶性抗氧化物質。碧蘿芷的營養成份中,有大部份是來自生物類黃酮,這是一種存在於植物中的養份。碧蘿芷含有好幾種類黃酮,其中最主要的一種叫做花青前素(Procyanidins)。這幾種生物類黃酮中,有的分子很小,有的分子比較大。另外,碧蘿芷中含有四十餘種有機酸,它們也被稱為果酸,這些都是天然的抗氧化劑。

世界臨床研究證實六大專利:

  (一)專利1:預防和消除自由基的有害作用(具有抗老化、抗過敏、抗發炎、保護肝功能。)專利號碼:USA atent 4,698,36

  (二)專利2:有效抑制血小板異常凝聚作用(能防心血管疾病、腦中風及高血壓、糖尿病之併發症及老人痴呆症)。專利號碼:USA atent 5,720,95

  (三)專利3能治療婦女經痛與子宮內膜異位症。專利號碼:USA atent 6,372,266 B1

(四)專利4:有效改善過動、注意力不集中失調症。專利號碼:USA atent 5,719,178

(五)專利5:改善性功能障礙。專利號碼:USA atent 6,565,851 B2

(六)專利6:有效清除香菸燃燒所產生的自由基。專利號碼:中國 ZL 00 1 30133.0

PS:一般所謂的松樹皮萃取物是一種不確定物質,並不能等於OPC或碧蘿芷Pycnogenol®,只有國際專利註冊才是真正的碧蘿芷Pycnogenol®

碧蘿芷Pycnogenol®的臨床研究發現與基本功能:


碧蘿芷Pycnogenol®是最強力的自由基剋星,能有效清除自由基

碧蘿芷Pycnogenol®能緊緊地抓住特殊的蛋白質(例如:膠原蛋白、彈性蛋白)。

碧蘿芷Pycnogenol®能作為訊息傳遞因子,協助一氧化氮(NO)的形成。

碧蘿芷Pycnogenol®的兩大調節系統:
1.
調節免疫能力

  • 超強抗氧化能力
  • 屏障自由基之攻擊

2.促進循環系統

  • 強化血管及脈壁彈性
  • 促進體內循環以吸收營養物質
  • 調節身體機能抵抗環境壓力

加強微血管強度
血液系統暢通
抑制血小板凝集
抑制低密度脂蛋白(LDL)過氧化

碧蘿芷Pycnogenol®所含成分屬於小分子結構,以高壓低溫萃取,水溶性極高,易被人體吸收。

唯一能通過血腦障壁層(Blood Brain Barrier)的類黃酮化合物抗氧化劑,能保護腦部細胞和血管。

抗老化、抗癌、防動脈硬化、抗過敏、抗發炎、提高免疫功能等和自由基有關的疾病之保健營養補充品。抗氧化能力,對抗自由基的能力是兒茶素的1.5倍、維他命E40倍,葡萄籽的10倍,維他命C350倍、硫辛酸的1000倍強。

星期四, 11月 22, 2007

脊椎矯正原理


脊椎矯正原理
脊椎矯正術是依據神經解剖學及生物力學為其理論基礎。亦即依脊椎所分佈的解剖學部位,利用生物力學的槓桿原理,採用適合的手法,以巧妙、自然、清鬆及無痛 的情況下,迅速的將脊椎矯正,使脊椎神經得以紓解,進而解除病痛的根源。由於不同於打針、吃藥,所以無副作用,更因效果快速,因而得由美國逐漸擴展到全 球。

整脊術的優點
根據美國洛杉磯整脊醫學院所從事的一項研究,把63位年齡介於8歲至55歲之間的腰部疼痛病患,分別接受脊椎矯正術、按摩、肌肉電刺激及護腰帶等四組治療 方式,結果發現脊椎矯正術對腰痛的治療效果最好,它的效果比護腰帶好一倍,比肌肉電刺激好兩倍,比輕度按摩好四倍。由此研究得知,脊椎矯正術治療腰痛效果 大於其它方法,當然更無如開刀所引起的危險性。

星期三, 11月 07, 2007

讓你回春的好食物

讓你回春的好食物

讓抗老化從廚房開始,改掉惡習,吃對食物

文/朱芷君 攝影/蕭世英

日本沖繩島大宜味村人口約3500人,其中90歲以上居民就有80人,而且個個硬朗有活力,被視為日本第一的健康長壽村。

這些健康老人不曾一天吞幾十顆健康食品,或進補魚翅燕窩,他們老當益壯的祕密是什麼?

料理研究家松長繪菜親自採訪104歲奧村老太太的廚房,她的午餐菜單是:白飯、海帶芽豆腐味噌湯、苦瓜炒豬頭皮、鹽煮鯖魚和水前寺菜拌鮪魚,「蔬菜有豐富的食物纖維和維生素、礦物質,搭配鯖魚、豆腐、豬頭皮裡的優良蛋白質,雖然家常卻營養十足,」松長繪菜發現。

事實上,延緩衰老的飲食並非取決特殊配方,「不是一天吃一大堆抗氧化劑就能延緩老化,」靜宜大學食品營養學系教授、台灣抗老化保健醫學會理事長王銘富指出,三餐均衡、不偏食,適度搭配抗老化營養素,才能事半功倍。

造成現代人老化的危機不是營養不良,而是營養不均衡。動物性脂肪、糖分、鹽分過多,另方面食物纖維、維生素及礦物質卻攝取不足,促使慢性病不斷低齡化:脂肪肝、糖尿病、動脈硬化、痛風,硬生生提前損害器官機能,當然未老先衰。想要吃出活力、吃出青春,食物的選擇和正確的飲食習慣必須相輔相成,以下是4項必戒和和4項必備:

戒除吃1口老1歲的壞習慣

戒除餐餐吃到撐:動物研究顯示,限制熱量能延長壽命,無限量吃到飽的老鼠,比起吃正常量6070%的老鼠早死 (也比較胖)。「每餐吃七八分飽就夠了,」王銘富教授建議,少量多餐比較不容易胖,尤其中高齡的人,消化吸收的能力退化,更要避免一次吃太飽。
低熱量(1800卡以內)、高優良蛋白質、低糖、低脂肪的飲食,還能夠刺激生長激素釋放,強化身體功能、提振精神,輕微的飢餓比起飽食終日更有利於延緩老化。

戒除常常吃加工食品、冷凍食品:這些食品可能添加防腐劑、人工色素、漂白劑、添色劑等有害健康的物質,容易在體內產生自由基,破壞細胞,即使少量,長久累積仍有不良影響。

戒除愛吃油炸類:油脂會在體內氧化成過氧化脂質,形成自由基,必須適量攝取。炸過的油不宜重複使用,市售的油炸食品,往往是同一鍋油炸很次,整鍋油都變成過氧化油脂,等於在吃自由基,如果嘴饞非吃不可,也要減少次數、食量。

戒除飲食內容一成不變:經常吃同樣的食物,會增加有害物質殘留體內的機率,「最好一天吃到32種食物,」王銘富表示,最少也要吃到20種,切忌偏食。


1口少1歲的好食物

腦力向上不痴呆 深海魚(如青花魚、鮭魚、鱈魚、沙丁魚)中的DHA可以改善記憶力和認知功能,EPA則能降低血液裡的中性脂肪和壞的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預防中風及失智症。全穀類、酵母中的維生素B群,菠菜、綠花椰菜中的葉酸,豆腐、雞蛋中的卵磷脂,都有助於神經傳導物質生成,讓大腦保持靈活。

健全免疫系統 能強化免疫組織、減少罹患疾病的營養素包括:維生素AECB群,特別是B5B12、葉酸,礦物質鋅等。營養豐富的香蕉能增強白血球功能,尤其熟透出現斑點的香蕉,免疫活性愈高。大蒜、生薑、高麗菜、紫蘇等蔬菜,也有助白血球增加。

骨骼強化 過了30歲以後,骨質開始一年流失1
2%,女性停經最初57年流失得更快,因此年輕時就要培養骨本。除了乳製品之外,大豆製品、蔬菜(青江菜、芥蘭菜、莧菜)、海藻類,小魚干、芝麻都富含鈣質,盡可能每天吃。維生素D能將腸道吸收鈣的效率提高20倍,並幫助肌肉活力,雞蛋、鮭魚、沙丁魚、鯖魚是良好來源。維生素K則能防止鈣從尿液排出,抑制骨質流失,可多吃菠菜、小黃瓜、花椰菜、茼蒿。

五彩飲食身體不生鏽 呼吸是人體必須的機制,透過吸進來的氧氣,身體將食物氧化代謝,產生養分。氧化過程產生的自由基,會攻擊細胞,但身體本身也不斷產生抗氧化酵素SOD自我保護,只要兩者平衡,就不會影響健康。


隨著年齡增加,體內產生抗氧化酵素的能力愈來愈差,自由基便會破壞血管和細胞,形成老化斑累積在身體各處,就像身體生鏽了一樣,「很多疾病和自由基有關,」王銘富指出,如失智症、白內障、心血管疾病、癌症等,要延緩衰老,修復自由基傷害不可或缺。

抗氧化劑約可分為酵素、維生素、多酚三大類。要記得食物含哪些抗氧化物是一大工程,幸好自然界已提供最佳選擇技巧:吃進愈多顏色,就能攝取愈多的抗氧化劑;而且混合吃比單獨吃效果更好,一道料理最好有兩個以上顏色:

黃/橘色:紅蘿蔔、甘薯、南瓜、芒果、玉米和甜瓜,其中的類胡蘿蔔素,能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

綠色:深綠蔬菜中的葉黃素,能保護眼睛清晰明亮。

藍色/紫色:藍莓、黑莓、茄子、葡萄所含的花青素,可預防腫瘤形成、抑制生長。

紅色:番茄、葡萄柚、西瓜、草莓中的茄紅素,可以對抗癌症和心血管疾病。

白色:白色花椰菜、大蒜、洋蔥有助抗癌,馬鈴薯富含維生素C。水煮雞肉、海鮮、起司、蛋和豆腐,都是優良蛋白質的來源。除了一般食物,靜宜大學食品營養學系的研究也發現,漢方如山藥、銀杏、靈芝、枸杞、何首烏、槐花、白朮,都有助抗老化,富含多酚的茶,則是有益健康的飲料。


天然ㄟ尚好

由於抗自由基被當成延緩老化的重要對策,抗氧化劑類的保健食品常被當成回春靈藥,不少人連出國都不忘隨身攜帶一堆小丸子。

但無論廣告詞多神奇,保健食品不是藥,「許多還缺乏大型的研究證明 抗老效果,不應該宣稱療效,」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暨內科主治醫師詹鼎正認為。健康的人如果三餐均衡,額外吃抗氧化保健食品的效果有限,老人家、壓力大的人、生病時,當體內抗氧化酵素分泌不足,細胞修復功能變差,「該補時才補,不要盲目吃,」王銘富提醒,還需注意劑量,例如維生素AE,吃太多反而有副作用。

而好的抗老化保健食品除了抗氧化劑,也不能忽略其他搭配的成分,效果才會加乘。所謂「吃什麼,像什麼」(You are what you eat),與其吃藥丸、吃補品,不如以純淨、新鮮的飲食,打造繽紛多樣的餐桌,汲取源源不絕的青春能量!

星期日, 10月 14, 2007

重新定義醫療保健:目的與手段的迷思--策略大師麥可.波特(Michael E. Porter)

麥可.波特來台的啟發 目的與手段的迷思
作者:朱博湧 出處:2007年6月號 /吃出競爭力

在4月30日台積電的20周年慶上,特別邀請到世界知名的策略大師麥可.波特(Michael
E. Porter)教授,以「重新定義醫療保健:對台灣的涵義」為題,發表一場專題演講。聽了波特教授的演說後,除了佩服他的口才及洞見,對於教授策略及創新管理多年的我,有著很大的啟發。

一開始波特教授提到,台灣的全民健保使每位國民都可以享有保險的權利跟義務,全世界只有少數國家達成,尤其以台灣的所得層次,可謂極大的成就。

但是波特教授也點出了一個發人省思的問題,到底我們要追求的是更多醫療服務(health
services),還是要更良好的健康?看起來是相當直接又簡單的問題,卻有非常深的意涵。由於台灣全民健保的總額限制,每家醫院的給付有其上限,在這樣的結構之下,所有決策者都在思考如何把醫療服務或診療過程設計得更有效率。

在這樣的思惟下,醫生診療一個病人的平均時間只有3分鐘,不但很容易引起醫療糾紛,許多病人也因此無法得到更妥善的照顧。今日大家的焦點都放在如何讓醫院更有效率、運作速度更快、成本更低上,然而這樣的努力只是解決問題的表象,卻未從問題的本質著手。

波特教授反問聽眾:怎麼樣才是一個好的醫療體系?他認為,一個好的醫療體系必須讓病人有更好的健康,最好是都不要上醫院看病。

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波特教授提出了一個整合式醫療服務(integrated health
services)的概念,這個概念的重點是以病人為中心來思考,設計出符合病人所需的醫療服務;而不是按照現有內科、外科、耳鼻喉科等專科別的分工方式,這就牽涉到組織設計的問題。

迷思1)強調效率 忽略客戶需求
傳統的功能式組織,把生產、研發、行銷等工作集中在一個部門,最主要的目的是讓企業不必重複設置這些功能單位,可以讓組織運作及資源使用更有效率,但這可能不是最能滿足顧客需求的組織結構。

我們以前到銀行想存錢、借錢、理財諮詢或是購買外匯,要跑四、五個窗口,雖然對銀行而言,如此的設計使得每一個員工只專注在一項活動,單位的成本可以達到最低,但對顧客而言,這種模式的服務品質顯然是不好的。現有的醫療系統,卻多半還是採用傳統追求作業效率的功能式組織,導致很多的病人可能一直在各科間轉診,自然得不到高品質的醫療服務,更遑論擁有良好的健康。試問:是不是速度最快的醫療服務,病人的身體就會最健康,答案顯然不是,民眾需要的是更好的健康,不是更有效率的醫療服務。

我們說預防甚於治療,但是很多醫院在預療診斷這方面,基於給付考量或其它因素,不願意投入資源,所以麥可波特教授提出這樣一個思考,明確指出台灣及全世界很多醫療體系在追求所謂作業效率面,然而追求效率其實是組織生存成長的一種手段而非目的。

迷思2)追求短期利潤 捨棄創造價值
麥可波特教授演演講的主題雖然是針對醫療服務,可是以我看,對國內企業主亦帶來很大的啟示。

我們回到策略思惟最基本的架構──使命、目標及策略來看,企業常常把使命、目標跟為了達到這些目標、使命所使用的手段(也就是策略)混淆了。

其實企業能不能長存,主要取決於客戶對其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是否滿意,而利潤只是社會回饋給公司鼓勵其繼續從事類似活動,創造更高價值或社會福祉的結果。固然企業不獲利,就沒有辦法再研發更好的產品,或者提供更有效率的生產或更具價值的服務模式,但獲利不該是企業追求的唯一目標。

台灣很多的廠商在接獲國外訂單時,思考的邏輯幾乎都是從怎麼樣使生產作業更有效率、成本更低的單一面向著手,但是有更多、更重要提供顧客價值的面向往往被忽視了,也使台灣企業錯失許多成長及升級的機會。這就像台灣及全世界很多醫療體系都在追求所謂作業效率,但若是沒辦法恢復病人的健康或掌握病因做有效的追蹤治療,這其實是本末倒置。

廠商常常誤把手段當成目的,最後的結果是企業很有效率,但是事實上可能並未創造價值,因為做出來的產品可能根本不符客戶需求。麥可波特教授因此明確的指出,企業不應該光想解決效率的問題,顧客真正的需要的是什麼,才應該是思惟的中心。

迷思3)同質競爭 抵銷利基
我們的企業都全心全力追求效率性,可是卻很少把顧客,尤其最終端使用者的需求放在心中,這個思惟邏輯就是把手段誤以為是目的。波特教授舉了一個例子,美國共有139家做心臟移植的醫院,但他認為應該只留下約20家做心臟移植手術,因為這種手術的困難度,跟手術後耗用的資源非常地高。

聽眾就有人問到,這樣會不會使得看醫生變得非常不方便?

波特教授認為,醫院應該在效率(efficiency)與效能(effectiveness)間做一個取捨。很多醫院提供心臟移植手術固然方便,相信你寧可選擇一個成功率比較高的醫院,去動這種手術。

這對台灣的學校有雷同的啟示,台灣所有學校在各領域都大同小異,結果變成大家都無法差異化。很多人以為一般決策者很少會犯這個錯誤,可是我們仔細檢視我們的學校系統、醫療系統及企業單位,是不是都犯了這樣的迷思?舉例來說,台灣已經成為全世界工時最長的國家之一,為什麼我們大學生工作的起薪十幾年仍未增加?這個現象對於我們的企業及教育體系是一個很值得省思的議題。

企業者常質疑學術界的人士通常是只有思考卻沒有執行力,然而反問企業決策者,管理實務若違背一個真正好的理論卻能成功者又有幾希?

企業可能花了很多時間在窮忙,事實上到底是否產生價值,這可能需要再好好思考。價值常常是對客戶而言,不是光用成本的觀點來思考,效率與價值兩者並不必然相等,並不是做得最便宜,就是最有競爭力或最有價值的公司,追求效率應當是組織生存成長的一種手段而非目的。雖然這次演講內容是醫療產業,但是很明顯其內涵所能涉及到的應用其實是遠大於醫療這樣一個領域,值得決策者與研究者深思。

(作者為標竿學院院長、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教授)

星期一, 10月 08, 2007

肝癌、肝功能保健、與生理調養時鐘

肝功能指數、肝癌、與生理調養時鐘(20071008)

台大醫院醫師最近掀起一股超音波檢查熱,原因是該院一位才37歲的主治醫師就是因為太過仰賴肝功能指數檢查(GOT、GPT),卻在春節前被檢出已有10公分肝癌!且肝已被撐破!

臨床上有太多人都迷信肝功能指數,以為指數正常就一切OK,這樣的誤解,連很多專業醫師都會犯,這些平時要民眾建立正確保健常識的醫生,自己的常識竟還不正確。肝癌的預防要好,早期檢出、早期治療是不二法則。
許金川表示,醫生對肝病的防治都可能發生錯誤認知,更遑論一般民眾了;這也是肝癌為何如此難以治療的最大原因。

日前,許醫師門診也是有位病人,最近一個月經常肚子痛而且體重也減輕了不少;經超音波檢查發現,肝臟部位有一個很大的肝癌,幾乎80%的肝臟都「吃」掉了。病人大吃一驚,直呼「怎麼可能?去年才做健康檢查,結果都是正常的,怎麼可能才短短的一年,就長出這麼大的肝癌?」

原來病人接受的體檢只有做肝功能檢查,檢查結果病人的肝功能都是「正常」。
病人接受的肝功能檢查,是肝臟檢查項目中最讓一般人耳熟能詳的一種檢查,但這項檢查卻是被國人誤解最深的一項。

因為,很多人以為只要肝功能檢查出來的數值正常的,那肝臟就沒有什麼問題了;結果一樁樁喪失治療先機的悲劇就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

許金川說:GOT、GPT是肝細胞裡面最多的酵素,如果肝臟發炎,或者是不管什麼原因細胞壞死,壞死之後GOT、GPT會跑出來,導致血液裡面的GOT、GPT數值升高;但是GOT、GPT指數不高,卻不代表病人沒有肝硬化或是肝癌。
因為形成肝硬化的時候,大部份肝炎患者,就算發炎情形都已經停止了,可是纖維化、肝硬化卻已經形成;一旦變成肝硬化,病人就很容易形肝癌。

另外,肝癌在早期,肝指數也不會高,因為肝癌在生長的時候,只有在肝癌周圍被肝癌壓迫侵犯的肝細胞才會壞死,因此,GOT、GPT仍可能是正常的,即使會升高,不會太高;但是,由於很多人缺乏這些知識,因此造成不幸悲劇。

肝的致命傷原因如下:

1. 晚睡晚起為最大致命傷。
2. 早上不排便。
3. 暴飲暴食。
4. 不吃早餐 → 透支體力而不自知。
5. 服用藥物過度。
6. 防腐劑、添加物、色素、人工甘味(如:沙茶醬)。
7. 不當的油脂(如:沙拉油為不穩定油),烹調儘量少用油,即便是好油,如:橄欖油。疲倦時不吃油炸物,若要吃趁精神好時吃。
8. 不生食(完全熟食)亦不利肝。青菜生吃或煮三分或五分熟,炒過的青菜當天吃完,不要隔夜吃。

要做到,完全不需花錢,只要注意起居與飲食習慣的調整。食療加上時療,讓身體在正確的時間內主動進行吸收與排毒的動作。

原因:
晚上9-11點為免疫系統(淋巴)排毒時間,此段時間應安靜或聽音樂。倘若此時,作母親的仍處於焦慮狀態,如洗碗盤、盯孩子功課,對健康不利。

晚間11-凌晨1點,肝的排毒,需在熟睡中進行。

凌晨1-3點,膽的排毒亦同。

凌晨3-5點,肺的排毒,此即為何咳嗽的人在這段時間咳得最劇烈;因排毒動作已走到肺經,不應用止咳藥,以免抑制廢積物的排除。

凌晨5-7點,大腸的排毒,應上廁所排便。

凌晨7-9點,小腸大量吸收營養的時段,應吃早餐。療病者最好早吃,在6點半前,養生者在7點半前,不吃早餐者應改變習慣,即使拖到9、10點吃都比不吃好。

晚睡晚起混亂整個排毒過程;另外,半夜至凌晨4點為脊椎造血時段,必須熟睡,不宜熬夜。

星期四, 10月 04, 2007

CoQ10輔酵素對病症的改善

Q10輔酵素的明顯作用及對病症的改善

1.輔酵素Q10可降低心臟病的機率:促進心肌的呼吸作用,預防心肌發炎、心律不整。
2.輔酵素Q10是40倍維他命E的抗氧化作用對抗體內產生的自由基和過氧化物質,預防提早老化,和癌症。
3.促進免疫系統功能,改善氣喘過敏症狀。
4.幫助治癒腸胃潰瘍,促進傷處的復合。

輔酵素Q10(Coenzyme Q10、CoQ10)是一種非維生素類別的細胞營養素,有類似於維生素E的生理功能,但生理代謝效能卻遠遠高於維生素E。輔酵素Q10和細胞中能量工廠〝粒線體〞的電子傳遞及釋放能量有關,所以更直接一點的說輔酵素Q10對我們人體的重要性就相當於汽車中的汽油,沒了它我們可是會動不了的呢!

在我們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份都含有輔酵素Q10,尤其是在心臟、肝臟、腎臟以及胰臟中都有較高的輔酵素Q10濃度。平時所攝取的肉類、魚類、植物性脂肪等食物中,原本就含有一些輔酵素Q10,但由於我們的熟食習慣,讓食物中所含的絕大多數輔酵素Q10都被高溫給破壞了;而我們的肝臟雖有能力可以自行合成素,都會一再降低了身體的製造力,因而造成現代人血液中的輔酵素Q10濃度普遍都不高。

輔酵素Q10的實際運用-心臟病、氣喘、癌症、帕金森氏症
近三十多年來,在日本、美國、加拿大以及歐洲等國的科學家及醫療中心紛紛發表的各種科學研究成果報告,早已證實輔酵素Q10可以藉由增加粒線體的代謝而改善心臟對氧氣的利用率,增加心肌功能,而減少缺血性心臟病、心臟衰竭的不舒服症狀,並且具有保護心臟功能的效果;強化支氣管及肺部功能,可改善氣喘、慢性阻塞肺病等和呼吸系統有關的疾病;強化身體細胞對氧的利用率,能在短時間內提振精神,長期保養後,還能提升免疫功能、減少癌症發生率並輔助癌症的治療,並具減輕放、化療副作用傷害等效用。

在2003年的研究結果中更進一步發現:輔酵素Q10對於與中風、癡呆症及同列為老年人三大疾病之一的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更有驚人的助益,這是一個發生率越來越高的神經系統疾病,
著名的美國前總統雷根先生也是此症的患者。帕金森氏症的症狀有手足顫抖、僵硬、動作緩慢、站立不穩等主要症狀;同時合併有臉部表情木然、多口水、上身向前傾、走路時上肢協同擺動減少消失、小碎步的步行等。最新的研究結果指出,讓帕金森氏症患者每天補充360毫克的輔酵素Q10達四個星期後,就能有極為顯著的改善(1),這對帕金森氏症患者真的是一大福音!

面對日益緊湊的生活步調、日漸污染的外在環境,如果我們想要擁有良好的健康、減少疾病的發生,那就更需要從日常生活仔細的照顧自己開始,而輔酵素Q10就是一個日常保養的好幫手。

參考文獻:(1) Neurosci Lett., 2003, 341(3): 201-204
主要是刺激細胞內的粒腺體產生能量,而粒腺體在人體中有站極重要的地位,是從牛體內發現的,原是用來治療心臟病的,但最近美容醫學拿來當作美容保養品。

輔酵素Q10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物質,它存在細胞裡,會刺激細胞內的「發電廠」--粒腺體產生能量。肝臟是合成Q10的主要場所,但隨年老、疾病的發生,人體製造Q10的能力會降低,我們也能從肉類、魚類,綠色蔬菜等食物中攝取少量Q10。

已有許多研究顯示,Q10也是一種強力抗氧化劑,可消滅自由基,維持細胞的完整與穩定,並減緩壞膽固醇(LDL)的氧化,心血管病患若在藥物之外,同時補充Q10,發病、中風的機會可降低;在日本也有人以其保護胃壁和十二指腸;更曾有實驗發現,Q10可能延遲帕金森氏症患者腦神經細胞的衰退。

不過,這種在國外相當風行的保健食品,國內卻是最近才開始熱門起來,但並非用於心臟、胃腸或腦神經的保健,而是皮膚的保養上,包括保養霜、精華液、緊膚乳、甚至美白面膜等多種產品,都可見宣稱添加了Q10成分者。

台北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劉紹毅指出,由於Q10是細胞能量的重要來源,且可抗氧化、消滅自由基,所以對減緩細胞老化、修復受損的膠原纖維,有一定效果;臨床試驗便曾證實,Q10可減少2、3成皺紋,確能預防老化。

值得注意的是,多少數量的Q10才有保養效果?目前似無定論。在國外的實驗中,帕金森氏患者須用到1200毫克Q10,才有緩和症狀的效果;另有人建議,嚴重心臟病患使用Q10保養,每天應達100毫克;至於皮膚的保養須多少劑量?則不得而知。

此外,有業者指出,市售的Q10產品未必是純的,可能含其他雜質,且因其為脂溶性,不溶於水,加入保養品後,能否穿透細胞膜、發揮抗老除皺的效用,也不無疑問。
簡單來說
1.輔酵素Q10可降低心臟病的機率:促進心肌的呼吸作用,預防心肌發炎、心律不整。
2.輔酵素Q10是40倍維他命E的抗氧化作用對抗體內產生的自由基和過氧化物質,預防提早老化,和癌症。
3.促進免疫系統功能,改善氣喘過敏症狀。
4.幫助治癒腸胃潰瘍,促進傷處的復合。
5.保護血管,降低血壓,預防動脈硬化發揮抗氧化的功能。
6.促進體能,提高運動表現。

相關參考書籍介紹:
The Miracle Nutrient:Coenzyme Q10
輔酵素Q10: 60兆細胞的能量之源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52680

日本、歐美發表多項CoQ10研究報告

Q10其實正確的說法應該是Coenzyme Q10才對, 又簡稱為CoQ10, 由英文字面上的意義即知Q10在人體扮演著一種輔�(輔酵素)的角色, 能夠幫助人體某些生化反應的進行
Q10其實發現於1957年, 當時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克雷恩(Dr. Frederick Crane)博士,
從細胞粒腺體中發現可幫助ATP生成的成分, 他將這種成分命名為「輔�Q10」。同年,
英國的摩頓(Moton)博士也發現了此成分, Q10在化學結構上屬於一種�類, 又稱為泛�(Ubiquinone), 外觀為黃色或淡橙黃色的結晶性粉末, Q10又有人稱為是維他命Q, 將
它歸屬於維他命家族的一員

輔酵素Q10(CoenzymeQ10)存在於多種生物体內,最早在1957年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Frederick博士由牛心中所分離出來,並發現Q10為細胞產生能量的重要輔酵素。coQ10在体細胞內扮演食物轉換為ATP能量過程中電子傳遞者的角色,簡單說輔酵素Q10為一種代謝啟動劑,能啟動細胞呼吸。另外,coQ10具有接受外來電子的能力,是自身產生的天然脂溶性抗氧化劑,具有掃除自由基的能力、停止自由基的發生及抑制脂質的過氧化作用。

人体的各臟器中存在著輔酵素Q10,特別存在大量消耗能量的臟器:心臟、腎臟與肝臟,尤其以心臟最多。人体中輔酵素Q10的總含量僅為1500mg至2000mg,並隨著年紀而減少,四十歲時,心臟與腎臟內的輔酵素Q10僅約二十歲含量的七成左右。
早在1970年福克Folkers教授首先發現鬱血性心哀竭病人心肌內的輔酵素Q10含量降低,而且病狀程度愈重,其輔酵素Q10含量愈低,服用輔酵素Q10改善的效果愈好。

其後日本、歐美醫療中心發表多項研究報告:

(1)證實輔酵素Q10可以藉由增加粒腺体的代謝而改善心臟對氧的利用率。

(2)增加心肌功能而減少缺血性心臟病、心臟哀竭的不舒服症狀,具有保護心臟的功效。


當人体缺乏Q10時會導致細胞老化、代謝變差、讓肌膚老化、皺紋增生、失去光澤及黑色素沈澱等問題。故擦Q10的保養品可抗氧化、消滅自由基,且具備良好的皮膚,由內而外強化皮膚的基本細胞功能,所以對減緩細胞老化、修復受損的膠原纖維,效果非常顯著

早在1957年威斯康辛大學F.L.Crane教授以及德州大學Karl Folkers的研究證實,並近來由日本大大的推廣, 輔 酵 素 Q10 成為日本前六大最常用的藥物之一。

據 報 導日本已有一千多萬人﹝約佔人口的十分之一﹞已經遵 照醫師的處方在吃CoQ-10。在數千人的臨床實驗裡,沒有任何不良的副作用。其安全性是可以信賴的。

輔脢Q10(Coenzyme Q10)為一種極易氧化的脂溶性抗氧化劑,可以停止自由基的發生,此種酵素位於粒線體 (mitochondria)內,粒線體是細胞內的能量產生來源。輔脢Q10目前是無須
醫生處方的健康補充藥品。

輔酵素Q10存在於菠菜、花椰菜、堅果、肉和魚類中,是脂溶性營養素。它和維他命K有相似的結構。單獨服用輔酵素Q10或配合維他命E一起服用會產生很強力的抗氧化劑。它在強化身體製造能量(ATP)的過程中辦演很重要的角色。它遍佈於全身五千萬到七千五百萬個細胞內,在心臟、肺臟、肝臟、腎臟、脾臟、胰臟、和腎上腺的含量特別多。

輔酵素Q10存在於大自然中的植物,動物體內,人體也可以自行合成,也可從食物中獲得。然而身體隨著年歲的增加,身體合成輔酵素Q10的量卻減少, 不足以達到臨床上期望可預防疾病的標準,並且輔酵素
Q10也會不斷的在身體進行呼吸作用時消耗,更有研究顯示輔酵素Q10缺乏是加速老化的原因。

生物化學博士Dr. Folkers臨床實驗發現,CoQ-10是人體中最重要的一種物質,如同汽車引擎中的火星塞,缺少了它, 身體就無法動彈。心臟中缺乏CoQ-10就造成心臟功能的不足,無力促
進有效的血液循環,暢通供應血液到全身,自然 會百病叢生。美國心臟科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做了一項調查,發現心臟病患者若服用了CoQ-10疼痛 會減輕,發作次數也會減少,而且心肌也會較強韌起來。

目 前 已 證 實 補 充 輔酵素Q10 CoQ10可 以 增 加 耐 力 , 因 為 輔酵素Q10
CoQ10會 影 響 身 體 能 量 的 產 生 , 然 而 也 曾 有 研 究 顯 示 , 輔酵素q10
CoQ10對 於 運 動 員 的 體 能 表 現 有 某 些 程 度 的 提 昇 。 男 性 合 成 精
液 需 要 相 當 多 的 能 量 , 由 於 輔酵素Q10 CoQ10參 與 了 人 體 能 量 產
生 的 過 程 , 所 以 也 被 用 於 男 性 方 面 問 題 的 研 究 , 目 前 的 研
究 報 告 顯 示 與 輔酵素Q10類 似 的 輔 酵 素 Q 7 , 可 以 用 來 改 善 男 性
方 面 的 疾 病 。

專 家 們 研 究 牙 周 病 患 者 補 充 輔酵素Q10 CoQ10對 於 病 情 的 影 響 ,
在 雙 盲 試 驗 中 , 給 予 輔酵素 Q10 CoQ10 的 患 者 比 服 用 安 慰 劑 的 患
者 有 改 善 的 現 象 。


威京生醫生﹝Dr. Edward G. Wilkinson﹞目前在阿拉斯加的首都安可治市﹝Anchorage﹞開業,是牙週病的專家。他透露當初他還 在美國空軍當軍醫時,就全心全意地投入了CoQ-10的研究。他
說:「在當時,還沒有多少人聽過CoQ-10這個東西。但是, 我臨床實驗結果,治癒了不少我認為不能也不可能治療的病例。那時,我才開始相信CoQ-10對人體牙齒的牙肉組織及牙齦 有很大的作用。也因此改變了我對
CoQ-10的一些懷疑論點」。

依據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Clifford Shults所進行的三年先導型研究顯示,輔脢Q10(Coenzyme
Q10)也許能延遲帕金森氏症 患者腦神經細胞的衰退。"一劑Coenzyme Q10能延遲一些運動失調問題的發生,它不能停止帕金森氏症的進展,不過能減緩"Clifford Shults聲稱。

依照Shults的實驗,服用1200毫克Q10的病患症狀較服用安慰劑的病患減輕40%,比對是根據帕金森氏 症患者症狀嚴重性的測量。不過有專家認為對腦細胞的損害而言,症狀的檢視
僅是一種間接式的測量,Q10僅僅能緩和症狀而 非阻止帕金森氏症,Shults的實驗並未能實際的延緩病人需要醫生診斷的時程。

輔酵素Q10可降低心臟病的機率:促進心肌的呼吸作用,預防心肌發炎、心律不整。
輔酵素Q10是40倍維他命E的抗氧化作用對抗體內產生的自由基和過氧化物質,預防提早老化,和癌症。
促進免疫系統功能,改善氣喘過敏症狀。
幫助治癒腸胃潰瘍,促進傷處的復合。
保護血管,降低血壓,預防動脈硬化發揮抗氧化的功能。
促進體能,提高運動表現。

輔酵素Q10是細胞粒腺體中電子傳遞及釋放能量的輔酵素。研究指出輔酵素 Q10可以藉由增加粒線體的代謝而改善心臟對氧氣的利用率,發揮保護心臟的效果(1),並增加心肌功能(2),改善慢性阻塞肺病的症狀(3),更能加強腦細胞對氧的 利用率(4)。若
要由飲食中攝取足量的輔酵素Q10,必須攝取5-10公斤的牛肉,但輔 酵素Q10易受熱破壞,因此額外補充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對氣喘、心血管疾病患 者、運動員及銀髮族等特別重要,可避免力不從
心、氧氣不足的情形發生。

輔酵素-Q10是人體產生能量的必需物;生命中少不了這種物質。它藉著刺激腺粒體的製造來幫助產生能量。輔酵素-Q10存在動物體內的每個細胞中,主要的生理作用是在輔助催化粒腺體ATP的磷酸還原作用,讓細胞能量供應恢復活力。

輔酵素Q10存在於菠菜、花椰菜、堅果、肉和魚類中,是脂溶性營養素。它和維他命K有相似的結構。單獨服用輔酵素Q10或配合維他命E一起服用會產生很強力的抗氧化劑。它在強化身體製造能量(ATP)的過程中辦演很重要的角色。它遍佈於全身五千萬到七千五百萬個細胞內,在心臟、肺臟、肝臟、腎臟、脾臟、胰臟、和腎上腺的含量特別多。

輔酵素Q10存在於大自然中的植物,動物體內,人體也可以自行合成,也可從食物中獲得。然而身體隨著年歲的增加,身體合成輔酵素Q10的量卻減少,不足以達到臨床上期望可預防疾病的標準,並且輔酵素Q10也會不斷的在身體進行呼吸作用時消耗,更有研究顯示輔酵素Q10缺乏是加速老化的原因。

選購與補充CoQ10的注意事項?

在北美,護心酵素CoQ10是一種很容易就可以在健康食品專賣店、超級市場或網路購物購買到的保健食品,不過由於護心酵素CoQ10在心臟病的改善效果有其臨床上的意義,所以部分國家(如台灣)是以藥品來管制這個成分,就安全上的意義來說,護心酵素CoQ10的確可以被當作食品來補充,但就保健及疾病的改善效果方面,護心酵素CoQ10卻是可以被當作藥來治病,由於目前全世界的護心酵素CoQ10原料幾乎都是只由日本所供應,所以護心酵素CoQ10的價格與其他種類的健康食品相比,價格並不低,市售產品劑量由每粒10毫克到120毫克都有。

歐美有的醫師會建議護心酵素CoQ10是每個四十歲以上的人都應該的健康食品,一般人的保健劑量,每天30-60毫克就夠了,對於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包括高血壓患者,每天補充劑量大約60-120毫克,對於已患有心衰竭或缺血性(心肌缺氧)心臟病人,每天劑量約為100-200毫克,每天服用60毫克以上時,可以分2-3次服用,護心酵素CoQ10是脂溶性的,臨床研究發現,與含油脂的食物或一般用餐時服用護心酵素CoQ10可以提高護心酵素CoQ10的吸收率及利用率。

補充護心酵素CoQ10可以明顯提高人體的能量,運動員服用後也會提高其爆發力,同時有助於慢性疲勞症候群及正在接受化療之癌症患者的體力恢復及保養,目前醫學界對於護心酵素CoQ10臨床應用範圍還包括神經性病變如老人癡呆症、帕金森氏症及漢廷頓氏症(Huntington's
Disease)等的改善上,不過實際的功效上,可能還需要更多研究數據的支持。
CoQ10無什麼副作用,但是要注意用量
目前衛生署建議食用量是每天30毫克,
CoQ10效用
1. 預防自由基破壞
(維持細胞正常,預防癌症發生)
2. 幫助能量產生
(幫助細胞活絡,維持組織正常)
3. 幫助維生素E再生

注意事項! 以下情況不宜食用Q10:
1. 15�以下小孩
2. 懷孕或哺乳期間婦女
3. 服用抗凝血藥品warfarin類藥物之病患不宜食用
4.中風或血栓病患常用藥物─Coumadin可能會因為較高劑量的CoQ10而輕微的降低功效,因此如果要合併使用,必需要與主治醫師商量,並且配合凝血功能監控。

但 食用lovastatin應額外補充Co-Q10!
多數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多合併有高血脂症的問題,於是服用降血脂藥物當然是預防心臟病不可或缺的治療守則,目前臨床上效果最好且最被醫學界廣為使用的降血脂藥物就是HMG-CoA 還原酵素抑制劑的statin類藥物(紅麴萃
取物亦含這類成分),不過這類藥物在阻斷膽固醇合成機轉的同時,卻也同時阻斷了體內自行合成護心酵素CoQ10的能力,研究發現,服用statin類藥物同時會使體內 護心酵素CoQ10的濃度下降,這對本來就有心臟問
題的高血脂患者,可能會是比較負面的副作用,所以許多歐美的心臟科醫師開始建議服用statin類藥物的同時,應該同時補充護心酵素CoQ10以減少心肌功能衰退的危險副作用。

星期四, 9月 20, 2007

痛風的成因探討與調養參考

痛風的成因探討與調養參考

根據西醫的觀點,尿酸的生成或排出減少時,均可引致血液中尿酸鹽的濃度增高。一小部分原發性痛風症患者,尿酸的產生並不增多,高尿酸的形成主要是因腎臟的清除功能減退所引致。

一般常見的痛風分為急性與慢性。

  1. 首次痛風急性發作:多在持續高尿酸血症達兩年左右才會發作,首次發作經常只是警訊,不少患者首次發作後,短則半年、長則數年才會出現第二次的發作。如果對於高尿酸血症仍然沒有積極治療,在第二、三次發作以後,發作頻率就會大大提高
  2. 急性痛風:發作持續數天至數星期便可自然好轉而痊愈,關節活動可以完全恢復,僅留下發炎後皮膚色澤改變的現象。多數病者會在一年內復發,以後發作頻頻、愈來愈嚴重、受累的關節會愈來愈多,引起慢性關節炎及關節畸形,這便是慢性痛風性關節炎了。多發於下肢的關節,典型的發作是來得很急,患者夜間上床時可以完全健康,但到了半夜會因為腳痛而驚醒,在數小時內便發展至最高峰,關節及周圍的組織會出現明顯的紅腫、發熱和疼痛,痛楚非常,甚至不能蓋被。除了關節痛之外,亦可伴有頭痛、發熱、白細胞增高等全身症狀。半數以上的患者首發於拇趾,其他常會發作的部位包括:跖趾、踝、膝、指、腕、肘關節等
  3. 經常性發作:人體會長期保持在發炎狀態,針對痛風急性發作的止痛藥、秋水仙素,加上降尿酸藥的長期服用,體內自由基的濃度通常累積比較多。
  4. 慢性痛風:以痛風石及慢性關節炎為主要表現。尿酸鹽的結晶可在關節附近肌腱、腱鞘、及皮膚結締組織中沉積,形成黃白色,大小不一的隆起贅生物即所謂的痛風結節,又稱為痛風石,小如芝麻,大如雞蛋,常生於耳輪、前臂後部、腳趾、手指、肘部等處,但不會累及肝、脾、肺、中樞神經等系統。
  5. 併發症:高血脂症、糖尿病、高血壓、腎功能障礙、腎結石
  6.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顯示:
  • 國內目前30歲以上的男性人口中痛風的盛行率竟高達3.3%,這個數字甚至是歐美日等先進國家的5~10倍。
  • 台北市立和平醫院痛風科主任陳峙仰醫師根據該科過去二十年收集約26000名痛風患者的資料分析顯示,近十年來台灣痛風的發病年齡是越來越下降,目前最容易發生痛風的年齡層已經下降到三十幾歲。這表示隨著經濟的高度成長,國民對動物性蛋白、高熱量食物的攝取量逐年增加,使得肥胖的人口越來越多、越來越年輕化,迫使尿酸過高的人口急遽上升

一般西醫對痛風的治療藥物:
  1. 消炎止痛劑: 急性發作期必須服用止痛劑,以使關節發炎快速控制下來;但是有胃潰瘍或腎臟功能不佳者則必須小心使用。
  2. 秋水仙(素):對於急性痛風發作非常有效,但是毒性甚多,容易引起拉肚子、嘔吐等腸胃不適症狀。
  3. 類固醇:只有在上述兩種藥物都無效或禁忌時方可使用,但容易有月亮臉、骨質疏鬆症、腎上腺功能抑制等副作用,必須在醫師指示下小心使用。
  4. 降尿酸藥物:大致可分為抑制尿酸合成及促進尿酸排泄兩類藥物,是長期根本控制血液尿酸值的藥物。Ex:尿酸寧錠(本普麻隆)
由上可知,一般西醫開給痛風病患的藥物,都只是作用在抑制你的疼痛及降低尿酸,並不是真正地去探究患者罹患痛風的真正原因,所以必須長期服用甚至一輩子都必須靠藥物。
請注意:幾乎所有的降尿酸藥物都有很強的肝毒性!



現代醫學認為痛風的直接原因是尿酸引起的,但對於尿酸的成因就沒有再深究了。同時斷言痛風是無法根治的疾病,而且致病的原因永遠存在。

再看治療所用的藥物,幾乎全是化學藥劑,最難以讓人接受的是最終明確告知我們,所有這些治療和預防的措施可能會無效。

中醫的觀點,痛風並沒有那麼悲觀,根據經驗,痛風的人多半有兩個共同的症狀:
  • 身體經常處於心包積液過多的狀態
  • 肝熱的狀態
其中心包積液過多是身體的常態,肝熱則是由於過度勞累或情緒壓力引起的,當肝熱出現時就發病。

痛風的患者多半都有腸胃的問題-->腸胃的問題會導致心包積液過多的症狀-->心包積液過多會導致心臟泵血能力的低落-->使得血液無法送到處於微血管末梢的關節-->造成關節部位垃圾的堆積。

尿酸晶的形成則和肝熱有密切的關係,肝熱的人小便特別黃而味重,小便中尿酸晶的比例特別高,這些尿酸堆在關節中會造成痛風,堆在腎臟裡則成為腎結石。

瞭解了造成痛風「因」,我們知道痛風並不是不能根治,但是需要有耐心的調養。除了多休息跟原本進行的藥物治療外,可參考配合以下的調養方式:


一. 內在營養補充
  1. 補充含Omega-III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深海魚油,及含有唯一不會提高發炎反應的omega-6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月見草油或琉璃苣籽油,具有降低體內前列腺素發炎因子的濃度,對於經常性發作的痛風患者,具有緩解疼痛及降低發炎程度的作用。
  2. 月見草油或琉璃苣籽油若不好找,單只每天補充含2000毫克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深海魚油,也一樣能達到相當的抗發炎作用。
  3. 經常性發作的痛風患者,人體長期保持在發炎狀況下,針對痛風急性發作的止痛藥、秋水仙素,加上降尿酸藥的長期服用,體內自由基的濃度通常比較高,補充含抗氧化劑葡萄籽萃取物、松樹皮萃取物OPC、及體內合成抗氧化酵素SOD需要的硒及鋅,能有效的保護細胞,降低自由基對人體的傷害。
  4. 補充能使體內泛酸(維生素B5)功能加乘的營養素:維生素B群維生素B6、B12、葉酸、維生素C。
二. 外在飲食調整
  1. 任何藥物皆會大量消耗奇妙酵素,平日多吃含有豐富奇妙酵素的新鮮蔬果,「奇妙酵素」=自癒力,執掌免疫力、生命力,以及幫助細胞修復、再生的, 正是各種酵素。
  2. 櫻桃或草莓可以中和尿酸。避免果糖、蔗糖和酒精(特別是啤酒)。
  3. 尿酸高的人要多喝水,充足的水份幫助尿酸的排出,並可稀釋尿液,防止結石,避免對腎臟之損害。每天飲水份量應該至少2000㏄,也可飲淡茶等飲料,但不宜過濃。
  4. 調養初期建議仍避免海產、雞肉、牛肉、動物內臟、紅肉、雞肉、菇類、青魚、鯖魚、貝殼、花生、豆類、豌豆、菠菜、酵母、高湯、火鍋等等高普林食物,但是調養一段時間即可發現慢慢已經可以不忌口了,不過動物性蛋白質還是建議不宜攝取過多,一般建議佔全部飲食的15%。
三. 血氣調養:
  1. 作息正常,11點以前上床睡覺,睡前一小時喝500cc的水,但是不要吃其他東西,不要熬夜、避免加班、工作時間過長、過度勞累,注意舒緩自己的壓力。
  2. 疼痛發作時尿酸晶已經存在關節裡,要緩解其疼痛,首先要使之排出,至少離開原來的位置。這時按摩心包經,使心臟恢復正常的能力,將血液送至關節,才能使尿酸晶移動,甚而排出,症狀即能緩解。
  3. 按摩的順序是先按崑崙,再按膻中,再按內關,以及心包經其他的穴位。由於發病時這些穴位都是不通的,因此按起來一定特別痛。這種按摩是痛風患者每日必做的功課,只要經常按,疼痛幾乎不會發作。長期下來不但新的尿酸晶不會在關節處堆積,原來堆積的尿酸晶也會愈來愈少,甚至變形的關節都有可能慢慢恢復。因此這個方法可以說是標本兼治的手段。
  4. 消除肝熱的產生,這就需要用到一式三招的另兩招,早睡和敲膽經了。當血氣充足時,身體是不容易產生肝火的。因此,改變生活作息也是治療痛風最根本的手段之一。
  5. 當痛風發作時,還可以利用熱水泡腳緩解肝熱,或者其他章節所提到的按摩或針灸太沖穴也是消除肝熱很好的方法之一。
  6. 在我們的經驗裡,利用一式三招來對治痛風是非常簡單而且有效的方法。而且這種方法,可以快速消除痛風,如果按摩技術良好,徹底使心包經通暢,一次的按摩有時可以達到一星期都不會發作的良好效果。
  • 崑崙穴:位於腳踝外側,在外踝頂點與腳跟相連線的中央點。(或足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 膻中穴:腹中線與兩乳頭連線之交點,女性取第四肋間隙之中間取穴。大拇指指腹以上下方向稍用力揉壓,每次約五秒,休息三秒,共約五回,可自己體會斟酌加減時間或次數。




  • 內關穴:正坐或仰臥,仰掌的姿勢,內關穴位於前臂掌側,從近手腕之橫皺紋的中央,往上約三指寬的中央。(或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 心包經:可用甩手方式刺激到心包經。






  • 膽經:稍加施力敲打臀部與大腿外側。



  • ­以上部分資料來自於吳清忠老師「人體使用手冊」、新谷弘實醫師、營養免疫學、及營養師所提供之資訊。
  • ­此調養方法的中心觀點在於:
    • 99%的疾病在於自身免疫系統太弱,提升免疫系統的功能才是得到真正健康的一把鑰匙。
    • 充分運用人體自我修復的能力。

星期二, 9月 11, 2007

免疫細胞長什麼樣子?

根據維基百科:
免疫系統是一個個體能辨識出「非自體物質」(通常是外來的病菌)、從而將之消滅、排除的整體細胞反應之統稱。它能從自身的細胞或組織辨識出非自體物質(小從病毒,大至寄生蟲)。辨識出外來物的困難在於病菌能適應並演化出新的方式來成功地感染宿主。
為了解決這困難,宿主演化出能辨識並有效中和病菌的機轉。即便是單細胞生物如細菌也有特別的酵素來對抗病毒的感染。其它演化自古代真核生物的基本免疫機制則保留在如植物、魚類、爬行類及昆蟲的後代。

血液裡有紅血球與白血球,大部份的白血球都是免疫細胞。

免疫細胞可分為:
1. T細胞:T細胞受訓於胸線
2. B細胞:B細胞生長於骨髓
3. 巨噬細胞:巨噬細胞則是人體的垃圾車

B細胞的主要功能是產生各種各類的抗體,就像軍隊裡面的武器,讓身體抵禦外來的病毒。人類的B細胞可以生產超過十億以上不同種類的抗體


接下來,我們將透過一萬八千倍的電子顯微鏡放大 ,來了解免疫細胞在體內工作情形。

這是血液裏的巨噬細胞正在吞噬血管內的異物

這是肺部的巨噬細胞 。當我們吸一口氣,就會有外來物(如:大腸桿菌)進入肺部。

巨噬細胞像龍蝦般有觸鬚,可以勾住大腸桿菌,接著張開它的大嘴巴把大腸桿菌吞進去,並排出體外,像痰、鼻涕......
另有一種巨噬細胞,可以吞噬石棉纖維


電子顯微鏡下的淋巴細胞,是人體免疫系統的主要組成。

掃描電子顯微鏡圖像一個中性粒細胞(黃色),吞噬了炭疽熱細菌(橙色)。

布魯西說:
我們每個人都有感冒的經驗,思考一下:
生病吃藥會好嗎?是藥物治好感冒的嗎?
事實上,藥物只是能夠:
"控制"病情、減輕痛苦

如果吃藥真的能治好病,為何醫院總是大排長龍呢?(我們也同樣有這種經驗......)
所以,陳博士說:感冒是我們的免疫系統治好的!

包含:
新古弘實醫師「人類生存全拜微生物之賜」
吳清忠老師「人體的修復能力」「現代醫學低估了人體的智慧」
黃國棟博士「脊髓神經是大腦與各器官之間的資訊通路」
等等雖然是支持各自不同領域的理論跟實際經驗,但仔細觀察,會發現卻是萬法歸宗地,都在講「人體有自癒能力」這件事。

營養免疫學 # 3 免疫系統的功能

今日醫學界已經證明 ,幾乎所有的慢性疾病都與免疫系統有關,也就是說人類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疾病都是免疫系統失調所造成的 !

免疫系統可分二部分:
1. 中央淋巴器官:包含胸腺及骨髓
2. 週邊淋巴組織:包含脾臟,全身淋巴結等

最近醫學報告指出 ,許多以前被認為無用的器官如:
胸腺 、扁桃腺 、盲腸 ,都是免疫系統重要器官

免疫力差會發生什麼事呢?
1. 跟流行 :每波流行性感冒一定中獎
2. 慢慢走 :別人感冒一個星期痊癒,自已感冒要拖半個月以上才痊癒
3. 再來一次 :同一波流行性感冒重覆被感染

而免疫系統錯亂會發生什麼事呢?
退化性關節炎 、糖尿病 、過敏性鼻炎 …

免疫系統有四大功能:
1. 攻擊 產生抗體摧毀細菌、病毒
2. 清除 像垃圾車一樣會清除體內垃圾
3. 記憶 例如施打疫苗
4. 修復 修補受傷的組織

下一次的免疫學議題,我們將會看到免疫細胞長什麼樣子,並瞭解到他們是如何保護我們的身體的。

營養免疫學 # 2 疾病真正的病因為何? ( 陳昭妃博士)

疾病真正的病因為何?
今天科學家們已經改變研究方向了,我們的研究方向已改變說真正的病因在於一個人抵抗能力的強與弱。我舉個例子,今天在報紙上你所看到各種防止愛滋病擴張的一些廣告,上面一定會提到一各病毒叫做HIV的病毒,這個病毒他們說因為這個病毒所以造成愛滋病。

但是你知道嗎?我並沒有在任何醫生報導上看到有任何一個實驗上面寫著:"HIV病毒製造愛滋病" 。我們看到的是"所有有愛滋病病狀的病人的體內都有HIV病毒的存在"這兩者是完全不一樣的意思。譬如說有一堆垃圾自然而然會有一堆蒼蠅,但並不表示蒼蠅製造了垃圾。以前我們就認為蒼蠅是真正的病因,於是趕緊去發明一個化學武器來殺死蒼蠅,但垃圾裡又跑出蚊子來,於是再發明一個化學武器來把蚊子毀滅掉,但垃圾裡又跑出蟑螂來,於是我們又繼續用化學武器來撲滅蟑螂,等到殺完蟑螂,不久垃圾又跑出老鼠來了。換言之,這是永無止境的。因為真正的病因不是一隻蒼蠅,不是一隻蚊子,也不是一隻蟑螂,真正的病因在於這一堆垃圾。今天科學家認為發明一個化學武器來把蒼蠅毀滅掉是很重要的,但是它卻無法根根本本把我們的疾病給治好,無法真真正正的讓我們得到健康。我們要得到健康,就一定要把垃圾清掉。

真正的病因在於自身免疫系統太弱
於是今天所有科學家們開始研究基本的免疫學。因為免疫系統是我們人一生下來就有的功能,它有兩大功能:清除、抵抗。 (待續......)

星期六, 9月 08, 2007

OMEGA-3不飽和脂肪酸 深海魚油對健康的好處

魚油對健康的好處,魚類動物性脂肪能促進血液循環!
光田綜合醫院 柯萬盛醫師

營養調理魚油包含EPA(eicosapentanoic)和DHA(docosahexanoic),它們都是屬於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大部分魚油含有 18%EPA及12%DHA,omega-3脂肪酸能減少一群叫三酸甘油脂的脂肪,血液中三酸甘油脂過高的時候會破壞身體崩解血塊的能力,易導致心臟病發作的風險,提高血塊的產生。

以動物性脂肪為主的愛斯基摩人,它們的心血管疾病的罹患率卻很低,研究報告指出,原因是因為它們所食用的魚類大部份是深海魚類,如鮭魚、鯖魚之類的食物,它們是愛斯基摩人的脂肪來源,這種魚油中富含omega-3的脂肪酸,能在血液中迅速的被吸收,促進血液流通,減低血液在血管中的凝結及血管壁的黏附,防止血栓的形成,有助於心臟和血管系統功能的正常運作。

魚油脂功能

一、增加記憶力:
由飲食中攝取而得的部份必須脂肪酸,會在體內合成為妨礙血液循環、擾亂免疫系統及加速血脂生成的不良物質,而EPA和DHA可以阻斷這些不良物質在人體內形成。

此外,必須脂肪酸的攝取量若是不足時,會造成神經細胞病變,而響記憶及行動的功能,而EPA和DHA正可作為補充必須脂肪酸的良好來源魚油的EPA、 DHA對胎兒及嬰兒腦部也是有影響,它們在體內主要存在於腦部、視網膜;魚類中所含的EPA、DHA較多,適量攝取有助於嬰幼兒腦部之發育,魚肉是比陸生動物的肉,為更好的健腦食物。

二、減緩經痛:
omega-3脂肪酸的作用在於它可以抑制前列腺素的形成,前列腺素是一種局部性的荷爾蒙,它能夠引起發炎,破壞動脈、關節,甚至促發癌細胞發展。omega-3的作用,可以減低過多前列腺素所造成的生理破壞,所以對經痛的現象具有減緩的效果。

三、降血脂:
1991年,發表在新英格蘭醫誌(N Eng J Med)上的報告指出,高血脂病人在接受以魚油為主的飲食治療後,不但達到降低血中膽固醇的效果,而且優質血脂HDL(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增加,而劣質血脂 LDL(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則減少了。

LDL乃負責將膽固醇自肝中帶往肝外的周邊組織,會造成血液循環中血清膽固醇量增加,HDL則將沉澱於身體組織中的膽固醇運至肝臟,使之轉化成膽汁酸,由腸道排泄。所以HDL是有益的膽固醇,LDL是有害的。

四、消炎作用:
魚油的消炎作用比較少為人知。但是在1982年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研究期刊(Proc Natl Acad Sci)」的研究報告及其他四組研究人員在1987年到1990年間進行的臨床人體試驗的結果都指出,魚油會減少發炎前驅物質的生成,所以可改善紅、腫、疼痛等發炎帶來的不適。

關節炎、牛皮癬、消化性潰瘍的病人來說,搭配魚油的飲食治療,可以降低病人對止痛消炎藥物的依賴劑量,因此而減少了藥物傷胃傷肝的副作用。

五、降血壓
魚油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我們最常聽說的DHA及EPA就是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之一。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是構成前列腺素前驅物質,前列腺素的功用可以使血管的肌肉鬆弛、增加體內鈉質排除,所以有降低血壓效果,但是建議飲食中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和飽和脂肪酸比例,以1:1為最好。

六、抗癌:
過去研究曾指出魚油可能能抗癌,魚油中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對於癌細胞具抑制作用,能緩慢癌細胞蔓延的速度 ,而精胺酸則是一種常見的氨基酸,研究指出它能夠提昇免疫力,對於抗癌可能有幫助。

星期四, 9月 06, 2007

整脊觸診技術的重要

整脊觸診技術的重要

CHIROPRACTICE三不做原則第二條「不瞭解問題所在不做」,此原則明確指出觸診的重要性,觸診若無法立即點出患者的問題,是不可能做好「整脊術」,甚至安全性亦較差;透過徒手「觸診」,患者是否會引起頭暈、頭痛、心悸、胸悶、氧氣不足、長年腰酸?甚至長期氣喘、內分泌失調、骨質疏鬆?大都可由觸診了解程度;過去運動來的傷害、長期的姿勢不良?亦可由觸診了解;最重要的是「整脊術」只是幫助患者解決了「目前」的問題,如何教育患者正確的脊椎知識、飲食習慣、營養、姿勢及運動等,才是「一輩子」協助患者的問題。

  • 一般人對整脊的了解非常少,很多推拿或國術手法等等都讓消費者以為是整脊,而整脊與推拿也難完全分別,媒體經常報導整脊(其它手法居多)出問體,所以術者給人的信心相當重要:觸診後須指出患者問題在那?酸痛多久?那些運動傷害?腰或腳踝是否易扭傷?……太多患者自己了解的「自覺症狀」,其實並不太正確,目前絕大部份的人活動及運動不夠,幾乎每人或多或少都有些脊椎的問題。
  • 脊椎側彎的判斷:一般的脊椎側彎都因胸椎而造成,因為胸椎「前接胸骨,後接肋骨」,常年活動不良或受力不均造成,胸椎側彎又引起頸椎及腰椎的不平衡受力,長期引起代償性的側彎,所以側彎調整的重點在胸椎及肋脊關節;有少部份的「側彎」容易誤判,因為從背部觸診是側彎,其實是「傾斜」,(注意:胸椎單節的移位,絕大多數是轉位)可由脊突兩側按壓肋脊關節的高低判斷,此時調整的重點不同,才不會事倍功半。

(資料來源:黃國棟博士)

Google
 

Yahoo!奇摩健康新聞

Google 健康新聞